每个在荆州生活过的人,大概都对“南下难”有切身体会。明明地理位置优越,长江岸线全省最长,可偏偏铁路、桥梁等大通道却总是捉襟见肘。要说最让人心焦的,无非就是那几条迟迟未能落地的高铁和横跨长江的过江通道。这些年,每逢节假日,看着高速路口排长龙,或者因为没有直达高铁而辗转换乘,不少市民都会忍不住感叹:什么时候咱们也能像隔壁城市一样,说走就走?
其实,这并不是哪一个部门懒政,而是交通大项目归根结底还是得靠国家层面的规划支持。以前大家常说“计划赶不上变化”,但对于基础设施建设来说,没有上位规划,一切都只能停留在设想阶段。最近一则消息让很多荆州市民眼前一亮——为了抓住国家“十五五”规划制定的关键窗口期,荆州决定成立驻京攻坚专班,全力以赴争取铁路和过江通道这些重大工程能够被纳入国家盘子里。
这背后的意义可不仅仅是多跑几趟北京、递交几个报告那么简单。据湖北日报报道,这次由市发改委牵头组建专班,就是希望在最关键的时候把握主动权,让上级部门听到来自基层最真实迫切的声音。有了政策上的支持,后续无论资金筹措还是项目落地才有了实质性推进空间。这种做法,在全国范围内其实并不多见,也显示出荆州破局发展的决心。
拿高铁来说吧,“襄荆高铁”年底即将开通,但更令本地人关心的是“南延”问题。如果不能打通往湖南方向的大动脉,那所谓枢纽只是纸上谈兵。目前虽然李埠长江公铁大桥已经开工,为后续铺轨提供了物理条件,但如果没有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,《十四五》时没进,现在正好赶上《十五五》编制节点,再不抓紧就又要错失良机。今年两会上,全国人大代表李霞还特意为此建言献策,希望相关线路早日写进正式文件。从网友评论区来看,不少人表示:“每次回家都羡慕别人坐着高铁一路畅行,希望这次真能盼来好消息。”
再看过江问题,其实更显尴尬。一边是全省最长岸线,一边却只有屈指可数的大桥和隧道。不管是产业协同还是普通百姓出行,都受限于有限的跨江能力。今年6月,当局提出“一隧十四桥”的远景目标,包括盐卡长江大桥、红门路隧道等热门项目。然而现实却很骨感,在2020年印发的新一轮《长江干线过江布局》中,这些名字依然缺席。有网友调侃:“我们这里‘望水兴叹’,对面灯火辉煌。”也有人指出,如果物流、人流不能顺畅穿越天堑,再好的资源优势也是空谈。
不过值得肯定的是,本届政府明显比以往更加务实。他们不仅谋划“四纵二横一支”的干线铁路网,还同步布局航空体系,把区位优势真正当成未来竞争力去打造。这种系统性的顶层设计,让不少专家评价为“跳出了小圈子思维”。而从数据来看,只要基础设施跟得上,一个地区的发展速度绝不会慢——看看近几年那些因新机场、高速、高铁带动崛起的新兴城市,就知道这种投入到底值不值。
归根结底,无论你是不是土生土长的荆州人,都不得不承认:交通就是城市命脉,是吸引投资、人才流动乃至老百姓幸福感提升的重要保障。当下成立攻坚专班,是一次向瓶颈宣战,也是给所有关心家乡发展的人一个明确信号——只要努力争取,总会有改变现状的一天。那么,你觉得此次行动是否真的能够带来突破?又有哪些建议希望被采纳?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,我们一起期待属于自己的“大时代”。
#AI热点大赛
炒股配资找配资,正规配资平台有哪些,昆明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